依據歐盟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,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。 我們已更新並將定期更新我們的隱私權政策,以遵循該個人資料保護法。請您參照我們最新版的 隱私權聲明。
本網站使用cookies以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。如需了解更多關於本網站如何使用cookies 請按 這裏。
COLUMNS
專欄故事
志工專訪
〔 志工專訪Vol.2:助人的快樂驅使她持續服務 〕
撰文/雲田基金會
雲田基金會自2022年起組建「雲田獨老關懷訪視志工隊」招募短期志工,隨著服務範圍擴大,需投入更多人力資源來支持獨老服務;因此本會於2024年起開始招募長期志工,邀請有心人士與我們一同關懷社會角落、定期訪視獨居長者,透過長期性的關懷加深與長輩連結。來自不同背景的志工,帶著各自的故事與熱忱,投入到志工行列中,志工作為雲田獨老訪視的重要支柱,如同點點微光,串聯起來照亮更多需要被看見的角落。為此本會藉由「志工專訪」與志工深度對話,讓第一線故事被更多人看見,也藉此鼓勵與我們有相同信念的夥伴加入。
加入雲田志工隊,
其實是緣分
寶儀自2022年開始加入雲田志工隊,服務至今已約四年,可說是志工隊元老之一。因大學主修老人服務相關科系,寶儀在學期間便持續在不同單位服務,累積實務經驗;而談及接觸老人領域的開端,她形容自己是誤打誤撞。當年統測分數不如預期,她選擇從商業管理轉往老人服務科系就讀,原先抱著若不適合就要轉系的想法入學,沒想到隨著學校深入學習社會學、個案管理等課程,讓她逐漸對老人議題產生興趣。恰好雲田基金會裡有熟識的友人邀請,因緣際會下加入了雲田志工隊,一待就是四年。
從不同助人工作中,找到自身服務價值觀
寶儀認為助人工作是全面性的服務,經常需從各個面向評估個案的需求,而非只從單一角度看待事物。課堂上習得的專業知識,使她能以更全面、多元的視角,處理在實務上面臨的各種狀況;加入志工隊,則是讓她真正了解老人服務全貌的契機。
在志工服務期間,她同時在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企劃組實習,也到居家服務單位擔任居服員。不同類型的助人工作經驗,幫助她慢慢找到自己的服務信念,並對獨居老人的印象逐漸改觀。她意識到長輩有自己的生活模式和選擇,並非單純如外界所想的可憐或無人照顧,即使很多長輩的生活環境並不理想,甚至有點髒亂,寶儀仍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生活方式,應尊重對方的生活模式,除非是緊急狀況才介入協助。她也結合過去的居服經驗,運用於志工服務中。像是當觀察到長輩言語或行為有退化現象時,善用認知功能評估工具了解長輩的狀況;又如疫情期間,有些長輩會重複使用口罩,她便建議基金會將口罩納入季度物資,讓長輩不要因為捨不得換新,而將自己暴露於風險之中。
換位思考,理解情緒源頭
即便擁有多年服務經驗,寶儀在志工服務中也並非無往不利。寶儀分享,志工須在訪視前致電給長輩確定訪視時間,不過一天通常會跑好幾個案家,有時在其中一處停留較久,或因案家地點隱密而迷路,就會耽誤到與長輩約定好的時間。有些長輩雖不會責備志工,卻可能面露不悅,或是語氣較嚴厲些,因此當時間有所延誤時,她心中總是焦慮著等會如何安撫長輩。
「當下當然會覺得很難受,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想,真的是長輩期待,所以他會覺得怎麼會等不到人」寶儀站在長輩的角度思考,理解長輩的反應是源於期待心理。因此,她在日後改為提供訪視區段,而非固定時間,讓行程多一點彈性,避免長輩久等而心生焦急。
-
2023年,寶儀與夥伴一起加入雲田獨老志工隊
-
寶儀與訪視長輩合影
-
寶儀與訪視長輩合影
離別,也是訪視的一部分
隨著志工服務持續至今,長輩的年紀也逐年增長,有時致電約訪,卻得知長輩已離世或住進安養機構,這種情形並不少見。身為志工,也以社會工作者為目標的她,看著自己訪視的長輩身體每況愈下,明白面對生命的離開是必然,但只要在訪視關懷時盡力做好陪伴與傾聽,就不負身為志工的使命。寶儀希望自己能成為像「鄰居」般的角色,待長輩如友、陪伴如親鄰,成為長輩熟悉且可信任的人。

❝志工心法❞
對於想加入志工行列的人,寶儀想要跟未來的志工說:「不用太緊張,長輩都是很歡迎我們去服務的!」寶儀以親身經驗分享,願意接受訪視的長輩大多希望有人陪伴,因此只要放下偏見、真誠交流,就有機會打開長輩心房,建立起連結。